根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最新统计,今年1至8月,共有17个国家(地区)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,涉案总额约100.35亿美元,增长121.2%。中国已经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,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。
回顾过去,美日欧是中国贸易摩擦的高发区;放眼现在,新兴市场也敢来凑热闹。也许正如阿特斯太阳能集团公司总裁瞿晓铧所说:“中国的制造业做到一定规模,无一例外都会遭遇贸易壁垒。”
中日“农”忙
从2004年底开始,此前曾经一度进展顺利的中日贸易关系走向岔路。2004年1月,日本以中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由,单方面宣布停止从中国进口禽类产品,致使中国的养殖户及相关产业利益遭受严重损失。
到了2005年,中日农产品大战一触即发。2005年4月,为了顺应国内保护本国农民利益的情绪,日本政府宣布对中国的大葱、香菇、蔺草席实施紧急进口限制。这是日本从1955年成为wto成员国后第一次对别国采取的“紧急设限”措施,这一措施也使中国农民和相关加工企业损失惨重,因为这3种农产品只有向日本出口一条出路。
随后,日本另一些行业协会趁机提出限制进口保护,酝酿对从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鳗鱼、自行车、筷子等产品进行限制。
对此,中国政府宣布对从日本进口到中国的汽车、手持电话、空气调节器加征100%的特别关税。关税一旦加征,将使日本汽车和电器制造业每年损失5.4亿美元以上。中国政府的这一回应,迫使日本政府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。
但中日贸易摩擦远未结束。2007年底和2008年初,日本发生的“中国水饺中毒事件”经过渲染,导致中国冷冻食品乃至所有中国食品在日本市场遭受重创,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对日出口。
据中国海关统计,2008年,我国对日出口额结束2003年以来连续5年增长态势,同比下降7.8%。